全村的希望,中芯國際在A股上市還不到1個月,就披露了其最新一份成績單,二季度凈利潤增長超預期。
作為代表著中國芯片產業最尖端領導者、承載著無數股民們對“中國芯”期盼的大明星,中芯國際的一舉一動都尤讓令投資者關注。
二季度凈利潤1.38億美元
同比增長644%
財報顯示,中芯國際二季度實現銷售收入9.38億美元,同比增長18.7%;凈利潤為1.38億美元,同比增長644.2%,創下單季新高;實現毛利2.48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64.5%,毛利率為26.5%。
對于三季度,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和梁孟松透露,盡管宏觀環境仍在變化,但芯片需求依然強勁。先進工藝穩步推進,該公司產能利用率維持高位,擴充產能將逐步釋放,預計三季度營收將持續增長。
展望第三季度,中芯國際預計收入環比增長1%至3%,毛利率介于19%至21%范圍內。
14納米業務占比在快速擴大
二季度,中芯國際14和28納米制程實現的收入占比進一步提升,目前已累計達到9.1%,較上季度提升1.3個百分點。目前,中芯國際還在繼續擴大28納米和14納米的產能,近期就在北京投資擴建28納米的工廠,上海的14納米繼續產能爬坡。
產能方面,中芯國際的月產能由 2020 年第一季的 476000 片(折算成 8 吋晶圓片數)增加至第二季的 480150 片,主要由于上海 300mm 晶圓廠產能增加及生產計劃調整所致。
作為全球第四大晶圓代工廠,也是第六家掌握14納米制程的晶圓制造行業企業,主流產品還是28nm,接下來是14nm,但是份額僅占全球的5%。
在2016年10月,中芯國際便宣布投資102億美元建設上海SN1和SN2晶圓廠項目。只不過,項目建設周期長,還需要繼續募資才能完成。
一旦建成之后,這里將是中芯國際14nm及未來先進工藝的主要產地,與SN2項目的產能都是3.5萬片晶圓/月,以后也會是內地處理器最先進工藝的生產基地。
因為14nm及以上工藝,能夠承接國內芯片設計公司90%以上的代工需求,加上中美貿易糾紛之下,對我國科技產業升級產生不小的沖擊與影響。
所以,不管是國家政策層面,還是資本市場層面,均期望中芯國際能夠快速建廠量產14nm。
在先進制程技術方面,中芯國際的高層曾表示,在未來幾年中,將開始看到自己掌握技術的收入增長,趙海軍也透露到明年14nm營收占比將突破10%。
據了解,目前華為麒麟710A芯片就采用了中芯國際14nm FinFET工藝,7月30日發布的暢享平板2也配備了該芯片,隨著來自華為代工訂單的增加,中芯國際或進一步擴大其先進制程的市場份額。
此外,中芯國際也在繼續進行N+1以外的研發活動。據了解,N+1工藝的芯片相較14nm性能提升20%、功耗降低57%、邏輯面積縮小63%,SoC面積縮小55%,其性能幾乎相當于臺積電第一代7nm工藝。
不過,與臺積電相比,中芯國際先進制程技術仍落后于臺積電,今年上半年,臺積電的7nm晶圓產能或達11萬片/月,下半年預計產能將進一步增至14萬片/月,而中芯國際還停留在14nm量產階段。
中芯國際:超額募集資金256.6億元
將用于12英寸芯片SN1項目
6日晚間,中芯國際還發了一個大消息,公司本次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凈額為456.63億元(超額配售選擇權行使前),計劃募集資金金額為200億元,超額募集資金金額為256.63億元。上述超額募集資金將用于12英寸芯片SN1項目、先進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儲備資金、補充流動資金,以及新增的成熟工藝生產線建設項目。
8月4日,國務院網站發布《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下稱《若干政策》),其中包括財稅、投融資、研究開發、進出口、人才、知識產權、市場應用、國際合作等八個方面的政策措施,支持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發展,大力培育集成電路領域和軟件領域企業。
在財稅政策支持方面,除了繼續實施集成電路企業和軟件企業增值稅優惠政策外,免稅力度和持續時間較過往政策均大幅提高。例如,國家鼓勵的集成電路線寬小于28納米(含),且經營期在15年以上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或項目,第一年至第十年免征企業所得稅。國家鼓勵的集成電路線寬小于65納米(含),且經營期在15年以上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或項目,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六年至第十年按照25%的法定稅率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