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生產轉移到越南,富士康選擇去了印度,臺積電也準備赴美國辦廠。似乎制造業正在逃離我們這個制造業第一大國,唱衰之聲不絕于耳。然而事實是這樣的嗎?富士康在印度虧損50億;三星在越南的生產手機的零件都是我們這里運過去的,越南真的就是組裝廠;至于臺積電,更是不敢真的去美國建廠,因為從成本到人力虧不起,所以到現在只是說說還沒有動靜。
最近很多日媒報道,日本企業正在排隊撤出中國,真的嗎?首先數據顯示在6月份有90家日企申請撤華,七月份就飆升到了1670家,揚言要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將產線搬到東南亞或者日本,還申請補貼,減輕負擔,申請達到168億,但是日本只給了20億,這完全是杯水車薪。有一個問題是技術跟著市場走,日本的企業也是這樣,他們離開了中國,回他本國,市場不夠大,到東南亞,消費能力又不夠高,而且補貼是如此的少,真搬回去的話,兩到三年就估計撐不住了。
搬回去的企業多嗎?一點都不多,在中國的日企一共35000多家,說要撤離的才1700多家,不到10%,基本都是勞動密集型的低端制造業,很大程度不是他們主動要走,而是在這待不下去了,與中國的企業競爭,沒有優勢經營不下去,走了很正常。像松下這樣的科技,豐田這樣的汽車企業,分別宣布2.2億和85億建廠,某些外企想進來也是不遺余力,特斯拉,高通等等都是,他們離不開的。其實與其說制造業“轉移”,不去說是我們的制造業在升級,正在步入“新制造”的階段。又重復的人工勞動,轉向智能時代。正如阿里在作為唯一的科技企業入選燈塔工廠成員后,張勇說的,新制造的起點是客戶的需求,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是智能化的時代,未來智能工廠將取代簡單的人工勞動,越南、印度等國就沒法靠低端制造崛起了,空有人口且過多,不是紅利,而是負擔。而中國通過智能化,繼續將保持制造第一大國的位置。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