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當前,世界政治格局正在經歷巨大變化,人類和平與世界穩定面臨巨大挑戰;全球各行各業也面臨巨大變革。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正確的轉型方向,形成正確的轉型戰略,對每一個企業都至關重要。對大企業而言,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關鍵,對中小型企業尤其是初創公司而言,往往就是事關生死的核心。
口 述:李書福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正和島島鄰
編 輯:孟媛
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2月20日,在吉利迎來創業35年周年之際,李書福敞開心扉,與員工進行主題為《實事求是,守正出奇》的線上線下分享和交流。
交流中,李書福分享了他對后疫情時代世界政治格局和全球化的看法以及新商業的認識。同時,就企業如何在新賽道中實現引領發展、為用戶創造價值,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和洞見。
01
關于國際形勢
世界好像一座斜拉橋,各種力量相互作用、相互牽制、相互推拉、相互對立、相互組合,形成了矛盾的整體。大家都在相互尋找戰略平衡,共同維護彼此關切,盡力保證世界和平穩定。
這種矛盾的平衡構成了人類社會走向更加美好明天的基礎,我稱之為“斜拉橋”。
如何保證斜拉橋的長期穩定,需要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如果大家信息對稱,溝通到位,“橋梁結構”不受嚴重破壞,相互照顧彼此關切,那么人類社會和平事業的力量就會大發展。反之,世界就會失去平衡,“斜拉橋”可能瞬間垮塌,世界格局將會因此發生巨大改變。
今天的世界正處于和平與戰爭的十字路口,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繼續推進世界和平事業不斷向前發展。與四十年前相比,今天的世界和平指數大幅度下降,大國沖突暗流涌動,主導權爭奪不斷加劇,和平環境出現明顯惡化,各國之間相互信任程度不如從前。局部戰爭時有發生,軍備競賽正在加速,可能發生的戰場重心正在向亞太轉移。
雖然世界和平與人類安全面臨巨大挑戰,貿易戰、科技戰、人才戰、價值戰等等各種摩擦不斷疊加,但爆發全面戰爭的條件還沒有完全形成,和平與發展仍然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02
關于雙循環
洞見二: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有利于世界和平,為中國爭取發展機遇期提供穩定性框架。
1.正視歷史,了解自己,了解世界,照顧彼此關切。
中國變化太快,有些人心理難以接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均GDP從155美元到2020年突破1萬美元;中國GDP總值占全球比重從1.75%到2020年的17%;中美GDP差距從15.7倍到2020年的1.4倍,中國的變化不僅體現在經濟數據層面,同時還體現在其它方面,比如高鐵、高速公路、通訊、教育、國防科技等領域。
中國人從缺衣少食到豐衣足食;從閉關鎖國到開放自信,外匯儲備從1.67億美元到2020年的3.22萬億美元,從曾經被人貶為“東亞病夫”到奧運冠軍大國等等,許多人不知所措,有些人難以接受,導致心態失衡,這樣的巨大心里落差很難在短時間內調整過來,這是引發各種矛盾與沖突的最直接因素。
有一位西方的朋友告訴我,西方世界說中國不遵守貿易規則,不尊重知識產權,一個最直接的理由是:“中國的發展速度為什么會這么快?原因是什么?來自現在中國官方的解釋他們不完全認同。
他們說,如果中國也遵守貿易規則,也尊重知識產權,就不可能比西方的發展速度更快,中國人雖然聰明勤勞,但西方人也一樣聰明勤勞,為什么中國的發展速度比西方快呢?”他們的核心邏輯就是中國不講規矩,走了捷徑,抄了近路。
相比這幾十年中國而言,西方發達經濟體確實沒有持續當年的優越性,人們生活水平也沒有明顯提高,相當一部分人日子過得不容易。經濟總量沒有相應提升,制造業轉移非常嚴重,發展后勁面臨挑戰。
說實話,這一輪全球化對西方經濟體而言,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而中國的效果超越了預期。因此,他們感到失望,這是客觀事實,也是正常人的正常反應,我們應該認同這個事實并表示理解。
2.坦誠面對,主動出牌,為各利益相關方實現互利共贏提供有效解決方案。
由于以上這些因素的存在,中國企業融入西方世界的難度不斷加大,以低成本產品出口發達國家為主體的外向型經濟面臨空前挑戰,中國原有的經濟發展模式難以為繼。
為了保證中國經濟總量持續增長,做強做大國內經濟是一個重要選項,與此同時,繼續保持與西方發達經濟體的友好互動,繼續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實現部分產能轉移,擴大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市場份額,這是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又一個重要引擎。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英明之處在于盡最大可能地減少對外市場依賴,盡最大可能地促進貿易平衡,盡最大可能地為世界各國企業提供中國商機,客觀上為全球經濟再平衡產生積極影響。
不言而喻,中國也會因此而更好地發展。當然理想很美好,現實卻充滿挑戰,國內經濟大循環,也不會一帆風順,如何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如何保護知識產權,提高創新軟環境競爭力,如何實現全面依法治國,如何做大國內經濟總量,真正實現國內經濟大循環,所有這一切都是大課題,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03
關于新商業
洞見三:科技自由探索,產業跨界融合,為人類夢想提供更廣闊空間,成就無限可能。
科技自由與產業跨界是開創人類商業夢想的又一個催化劑,今天我們面對的是科技無限暢想,產業自由跨界,商業靈活變革的偉大時代,充滿夢想的神奇明天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創造,我們必須跨越行業邊界,探索科技自由,打開腦洞心門,開放無窮想象,挖掘一切可能,成就商業夢想。
成功就在夢想的旁邊,沒有夢想永遠不可能有成功,僅僅有夢想而又沒有為此而努力奮斗也很難有成功的到來。企業生死沉浮是市場經濟的常態,天時地利人和是企業成敗的重要外部因素。
過去幾十年,有不少企業靠運氣成功,買幾套房子就能獲利,買一片土地就能升值,只要膽大敢融資、敢投入就能成功,因為那是短缺經濟時代,加上人口紅利,中國經濟一路奔騰,像潮起潮涌,海平面自動向上提升,任何人只要在大海游泳都會自動被海水高高舉起,有投入就有產出,有產品就有市場,在那個年代,用這種方法參與競爭,傻子也能成功。
這一次全球疫情期間,也有不少企業因為世界各國大量印鈔,資本急于尋求短期回報,資本市場成了資本空轉套利的直通車,資本根本沒有經過產業消化而直接空轉,扭曲了資本市場的功能配置。出現這些荒謬的現象,是全球疫情期間的又一個奇觀。有些企業估值飆升,大量融資,這也是天時。
但是完全靠運氣而發展是不可持續的,只有隨時了解行業變化,及時研究應對方案,更快適應趨勢規律,不斷修正發展戰略,始終不忘打基礎、練內功,才是確保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本質內涵。
面對科技自由、產業跨界、不對稱競爭沖擊,常規思維已經不能適應非常規競爭變化,由于外部環境突變導致企業既定戰略失效,管理層驚慌失措,應對無序,產品滯銷,新的戰略沒有形成,青黃不接,出現現金流斷裂,企業運轉頓時失速,戛然而止,轟然倒塌。
多少所謂的首富從天著地,高位解體,走下神壇,接下去還會有一批又一批的企業破產倒閉,一個又一個的行業無情消失,這既是歷史的變遷,天時的變化,也是傳統經濟走向新型經濟過渡階段的一種必然反應,是全球經濟再平衡,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必然反應,這是企業比拼追趕過程中淘汰落后產能,淘汰落伍企業的一種社會經濟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