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網友在網上曬出了與松下半導體元器件(蘇州)有限公司解除/終止勞動合同證明書,證明書顯示原本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被終止于2021年10月31日。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中國經營報》記者于11月13日實地探訪了解到,在有著長三角地區第一“日資高地”之稱的蘇州高新區,在此設廠20多年的松下半導體元器件(蘇州)有限公司已關停,業務合并到松下蘇州其他工廠,員工得到了一筆補償金,如果愿意可以調去其他廠工作。
據了解,松下在江蘇省共有15家公司,其中有9家位于蘇州高新區。而在松下半導體元器件(蘇州)有限公司附近的另一家松下公司——蘇州松下半導體有限公司也于不久前更名為松下汽車電子系統(蘇州)有限公司,向汽車電子轉型。
松下于1952年進入半導體行業,于1990年成為全球排名前十的半導體公司,隨著經濟泡沫破裂和以韓國、中國臺灣為代表的半導體新秀的崛起,日本半導體企業出現頹勢。在2019年11月底,松下宣布退出半導體行業,專注成為半導體設備和材料的供應商。松下半導體業務的浮沉,一定程度上也見證了日本半導體行業的興起和頹勢。
日前,記者來到松下半導體元器件(蘇州)有限公司,不僅沒有見到該公司進出的員工,也沒有聽見廠區內生產運行的機器聲。
該公司一名門衛告訴記者,目前工廠已經關停,沒人來上班。“要和其他廠合并了,今年3月就在算賬、搞合并的事情,很多人早就走了。”據了解,松下在江蘇省共有15家公司,其中9家就位于蘇州高新區。
這名門衛還表示,松下給了員工一筆遣散費,不少在這里干了20多年的老員工至少獲得了二三十萬元的賠償金,還有一些員工則跟隨去了附近其他廠區,等到設備等物品清算完畢后,工廠極大可能會轉移給別的公司。
松下汽車電子系統(蘇州)有限公司是距離松下半導體元器件(蘇州)有限公司最近的松下工廠,而此前前者的名字為蘇州松下半導體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的保安告訴記者,新的公司名在10月剛剛替換好。企查查顯示,蘇州松下半導體有限公司于9月下旬將名稱變更為“松下汽車電子系統(蘇州)有限公司”。
10月21日,蘇州高新區松下汽車電子系統(蘇州)有限公司舉行創業20周年暨聲吶新成品量產、智能物流中心起工儀式。去年,蘇州松下工廠在專注于車載電子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的同時,導入了聲吶產品。
據了解,位于蘇州高新區鹿山路的蘇州松下半導體公司于2001年成立,占地總面積13余萬平方米,擁有大約3000名員工,是松下車載攝像頭模塊、車載麥克風模塊及半導體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
蘇州松下半導體有限公司總經理賀康紀曾表示,經過多年發展,蘇州松下半導體已從最初的民生用品向汽車工業方向轉變,再到向涉及汽車自動化、新能源電池、自動駕駛等方面的產品轉型。
對于松下的此次轉型,半導體研究機構芯謀研究分析師王立夫表示:“日本人策略很保守,實際決策都對擴產很謹慎,是種非常老派的做法。”
不過放眼全球,日本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處于世界半導體第一梯隊行列,尤其是在1980年到1990年間,日本半導體一度達到巔峰。根據調研機構Gartner的報告,1990年全球排名前10位的半導體企業里有6家來自日本,比如位居第1名的日本電氣(NEC)和第2名的東芝。
據了解,松下于1952年與飛利浦成立合資公司,正式涉足半導體領域。1990年前后,松下半導體業務銷售額曾躋身世界前10強,其商業模式主要以IDM(設計、制造、封裝為一體)為主,主營業務包括分立器件、高壓工藝芯片(電源管理芯片、汽車電子芯片等)、圖像傳感器等,這些都屬于特殊工藝。
然而,由于此后日本出現經濟泡沫,巨額負債導致日本企業競爭力開始下降,隨著以韓國和中國臺灣為代表的半導體新秀的趁勢崛起,日本半導體產業逐漸走向下坡路。
為了挽救業績,許多日本企業不得不開始自救止損,比如日立、三菱、日本電氣將自己的半導體業務整合成立了瑞薩電子,東芝將旗下的半導體子公司出售等。
眼看著半導體業務持續惡化,松下多年來也在一直致力于重組虧損業務。早在2013年,由于半導體業務虧損,松下就決定在2014財年將半導體部門人員裁減一半,同時出售其海外企業和部分國內工廠。
2019年11月底,松下宣布將退出半導體事業,同意將旗下半導體業務相關工廠、設施及股份出售給中國臺灣微控制器廠商新唐科技公司。去年9月,新唐科技在官網發布公告稱,已完成對松下旗下半導體業務(Panasonic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 Ltd.,簡稱PSCS)的并購案。
當時業界認為,松下出售半導體業務具有標志性意義,即意味著日本將終結上世紀末的芯片制造龍頭地位,松下等行業巨頭成為半導體設備和材料的供應商,主要服務于中國和韓國的半導體公司。
王立夫表示:“該賣的都賣干凈了,以前還有分立器件等,現在連自己的封裝廠也全賣了。松下算是基本從半導體圈退出了。”而隨著松下的退出,日本半導體產業的結構調整也將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