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南方+
在生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生益電子”)生產車間內,技術工人操控觸摸電子屏實時監測著設備運行情況,多張迥然不同的芯板依照指令,按特定順序疊放、壓合,各類印制電路板(PCB)產品在生產線上實現批量生產,每年數萬種高精度、高密度、高品質的PCB從這里銷往全球。
作為東莞印制電路板行業龍頭企業,生益電子通過數字化改造,五年實現采購、生產、物流、財務等各環節的全數字化管理。
生益電子信息技術部經理郭榮威介紹,印制電路板是離散型行業,生產涉及的工業制程復雜、工序繁多、技術要求嚴格,涉及化工電鍍、數控機加工、光學檢測等多個領域,生產數字化轉型并不容易。
2017年,生益電子在供應商協助下,通過對主要生產設備進行改造聯網,推進生產制造過程自動化、引入AGV自動物流運輸系統、倉儲管理系統、SCADA數據采集系統和能源系統,逐步實現生產環節的數字化。
數字化轉型為生益電子帶來了可觀的效益提升,營業額從2017年的14.4億增長到2019年底的30.4億,產能提升28.03%,產量提升34.51%,提前兩年完成“倍增”。
事實上,在東莞,這樣的數字化轉型探索發生在各個行業和領域,龍頭企業在其中扮演著探路者的角色。
在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由于各企業使用不同的系統,這中間會產生很多“信息孤島”。如何打破各平臺間的“信息孤島”,實現數據共享、資源互通有無,成為擺在“先行一步”的龍頭企業們面前亟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由于市面上沒有現成的MES系統可滿足印制電路板行業的定制型柔性制造需求,生益電子選擇了自主研發行業管理系統,來實現平臺間的互聯互通。
“當時印制電路板行業沒有數字化轉型的行業標準,我們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以試點方式逐一進行攻關,從重要關鍵設備入手,按流程段和工序逐個擊破,自主開發印制電路板企業工藝管理系統。”郭榮威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介紹。
郭榮威介紹,歷經兩年多的時間,生益電子建立了自主研發的數字化工業平臺,超過1000臺關鍵設備聯網,采集數據點超過7萬,每天采集數據量5000萬行、工藝數據自動下發到設備超過1200項。生益電子通過與主要客戶及供應商合作開發系統數據庫層級的信息對接,實現供應鏈上下游的數據互聯互通和聯動。
放眼全東莞,越來越多龍頭企業走向數字化發展,它們不僅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應,而且依托龍頭企業構建工業互聯網平臺,有效帶動了上下游企業“上云用云”,促進產業集群的數字化轉型。
南方財經全媒體調研發現,在進行數字化轉型經驗和模式輸出過程中,龍頭企業將關注重點放在理念更新、人才培育和數字化平臺標準制定上,以此引導上下游企業更好開展數字化轉型。
“實施企業數字化轉型,首先企業內部要有統一的思想理念和完善的組織架構,從上到下達成一種數字化轉型的共識,不要為了數字化而數字化。”生益電子副總經理表示。
2017年,生益電子就成立了智能制造領導小組,制定了五年工作規劃,建立起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組織機制和管理制度,明確了“數字驅動、智能制造、業財融合”數字化轉型思路。
專家表示,東莞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中,最大的短板之一就是人才的短缺。數字化建設的實踐,需要大量既精通信息技術又懂業務的復合型人才,如何有效解決人才緊缺問題是各企業關注的重點。
郭榮威介紹,為解決人才短缺問題,生益電子以原有的信息化核心人員為骨干,一方面,采取內部挖潛的方式,由各流程段生產主管擔任每個智能制造子項目的項目經理,在生產崗位上鍛煉人才隊伍;另一方面,借助東莞市人才政策,通過各種方式從外界挖掘有類似經驗的人才。
通過開展多個數字化子項目建設的鍛煉,生益電子最終搭建起一支專業高效的數字化戰略團隊。“這個專業團隊里,目前有IT人才40人左右,非IT人才約110人,保障企業數字化戰略實施順利進行。”郭榮威說。
除了統一數字化理念、解決人才缺口,制定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標準也是這些龍頭企業努力探索的方向。
在行業數字化標準的輸出方面,生益電子也在積極進行探索。郭榮威介紹,目前,生益電子正在開展人工智能、大數據方面的探索,建立制造大數據整合展示平臺,引入大數據機器學習預測平臺,并引入質檢AI、數據倉庫、BI等平臺,逐步打造制造大數據從設計、執行、采集、分析、優化的閉環,為行業探索一套標準。
隨著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推進,信息安全也成為企業重視的問題。當生產線上每多增加一條設備聯網并入系統,遭受病毒攻擊的風險就加大一分,保障企業信息安全就變得愈發重要。
郭榮威建議,政府部門可牽頭制定工業互聯網平臺信息安全標準和管理方案,加大對服務商、運營商的監管力度,開展專業信息安全培訓,并為企業提供定期系統檢測,做到風險可控,為企業發展提供一個安全可靠的信息化環境。
圖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作者:南方財經全媒體見習記者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