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行業風水輪流轉,去年還追著廠商要交貨,今年卻追著客戶塞貨!一年內角色互換對于很多電子業的朋友感受很深,景氣的變化如翻臉翻書一樣,業內朋友很感慨說在產業界服務 20 多年,從來沒看過這種高庫存低需求情況,整個下游市場,一下子從極度樂觀變成極度悲觀。據報道,臺灣筆電品牌雙雄華碩與宏碁第一季財報中高達1,933億(154天)與638億(80天)庫存,某工業計算機大廠則高達128天庫存,系統廠每一家庫存水位都是創歷史新高,去年追加訂單拍胸脯保證拉貨,今年胸脯拍骨折了也不敢見供貨商,一場從消費者終端需求倒向上游的骨牌游戲正加速擴散中。不合理的需求引爆供應鏈的砍單風暴。電子產業在規劃后續的訂單,一般是從客戶給的預估量并且要以Email為證據,甚至異常大單發生時,內控都會要求請客戶支付頭款去降低備料的風險,或是簽立采購合約在萬一客戶端需求不符合訂單時厘清雙方責任比例,但是電子業長久以來客戶端權力較大尤其是大客戶手握市場大單,想爭取的供貨商趨之若鶩,往往都簽訂不平等條約與超過120天以上的付款條件,甚至客戶端只給預估量不給實質訂單,卻要求供貨商備料的情況,屢見不鮮。去年一片樂觀的氣息下,從品牌廠樂觀預估拼命增加訂單催促系統代工廠積極備貨,甚至大家都瘋狂搶產能搶產線,給出來的預測量都是異常巨大的訂單,甚至比起2020年以前每年的成長率都高出至少30%以上,很多甚至高出一倍。異常的大單讓許多公司業務興奮給管理階層極度樂觀的未來,甚至未來提早搶到貨源都簽立NCNR合約只為了搶優先供貨(而非保證供貨)的不平等條約,最終造成今年的悲劇,所謂接大單變成接大刀,今年供應鏈的砍單風暴也是從不合理的需求引爆。由于供應鏈的砍單及需求減少,德儀部分芯片3月市場價格還是100元人民幣左右,但現在20元就可買得到,跌幅高達80%。這一波芯片大降價,一方面是市場需求下滑,另一方面則是跟廠商的產能提升有關,半導體芯片廠建廠到投產一般需要2-3年時間,2020年開始建設的芯片廠會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路線量產,德儀之前300億美元投資了4座晶圓廠,今年下半年就有一座工廠開始量產,明年初還會再增加一座工廠,產能緊張的問題逐漸緩解。市場預期今年下半年模擬芯片價格就會下滑,不過臺積電這樣的晶圓代工廠現在一半的營收都來自7nm及以下先進工藝,還可以再撐一段時間,預計2023年才會受到影響。英特爾發出警告:需求疲軟將拖累芯片企業。6月9日,英特爾高管警告稱,經濟疲軟將會影響市場需求,傷害公司業績。英特爾首席財務官Dave Zinsner參加會議時表示:“在宏觀領域我覺得有些疲軟,這是很明顯的。宏觀趨勢會影響英特爾,它也會影響每一個人,不只是半導體產業,全球企業都會受影響。”預測未來,在2022年庫存風暴骨牌已經倒下,短時間內難以去庫存,尤其在IC設計公司難度更高,原因在于上游晶圓代工是寡占產業,得罪供貨商未來要取得產能難度很高,客戶若是大客戶掌握設計端與需求端也得罪不起,上下得罪不起的雙殺局面。最終只能靠等待市場通膨疑慮降低,消費需求春燕歸來用緩慢的腳步來去庫存,因此庫存的去化很有可能需要至少一年至兩年時間,業內人士預估在沒有新的革命性產品出現之前,去庫存至少要到2023年下半年才有機會化解這場庫存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