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一五”時期,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以較低的能源消耗增長率支撐了行業較高的增速,這得益于行業節能減排所取得的顯著成效。2010年全行業實現總產值8.88萬億元,躍居世界第二;全行業綜合能源消耗4.14億噸標煤,能耗增幅比全國平均水平低32.7個百分點,比工業平均水平低26.4個百分點。
盡管石油和化工行業節能減排取得較大進展,但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任務依然十分艱巨,十分艱難,一方面,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目前仍以生產基礎原材料產品為主,精細化工產業比重不大,能源消耗較高、污染物排放量較大的特點一時還難以徹底改變。另一方面,近幾年石油和化工產業年均增長率均在20%以上。這相當于幾年就再造一個同等規模的石化產業。這樣一個產業結構,這樣一個發展速度,要實現能耗下降20%、排放減少10%的目標,是十分艱難的。
未來五年,被認為是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調結構、轉方式的關鍵時期,我國已經進入由石化大國向強國轉變的攻堅階段。與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等發展命題一樣,石油和行業節能減排再次面臨社會發展考驗。如何做好節能減排這篇文章呢?
四大指標考量工業節能減排
根據國際能源署資料,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國。目前我國單位GDP能耗是美國的3倍左右、分別是日本、德國的4倍和5倍;同時,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居世界第一。另有數字統計,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能耗約占工業能耗的17.4%,位居所有工業部門的第二位,其中,化工行業約占工業能耗的9%。
高能耗使我國在碳減排方面承受著國際巨大壓力,也制約了國民經濟生態化發展。“石油和化學工業快速健康發展必須解決消耗大、污染嚴重的問題,否則,我國經濟發展將難以為繼和不可持續。”中國化工機械動力技術協會孫騰良強調說。
今年四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有關專家論證《“十二五”工業轉型升級規劃》。《規劃》確定了“十二五”時期,我國將在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用水量、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及工業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氮氧化物和氨氮排放量等約束性指標上,考量我國工業節能減排。
石化行業“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已于近期確定,其中COD、氨氮、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分別減少10%、12%、8%和10%;廢水實現全部處理并達標排放;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5%,處置率達到100%。
該《規劃》明確指出,2015年我國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分別要比“十一五”末降低18%,18%以上和3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要提高到72%左右;明確今年這四項指標同比要分別降低4%,4%以上和7%左右以及提高2.2個百分點。據國家工信部副部長蘇波透露,除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之外,有三項指標比之前初步確定的要求更高。
這四大指標猶如四把“尺子”,可以肯定,對石油和化學工業,今后,國家將考量的更細、更勤。來自中國石油和化工聯合會的統計顯示,2009年,全行業化學需氧量、氮氨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相比2005年,分別下降16.4%,58.1%、14.1%,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提前完成了“十一五”國家規劃目標。盡管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今后五年,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依然面臨能耗高、污染重,節能減排任務艱巨。專家指出,對行業發展來說,這四大約束性指標不能作為最低要求,還有很大的節能空間可挖。
節能減排工作面臨的難度
第一、高耗能、高污染產品產能增長過快,抑制難度大
近幾年來,氮肥、純堿、燒堿、電石、黃磷等產業的投資增長均以30%左右的速度遞增,產能過剩問題嚴重。同時調控機制不力和地方保護,使國家產業政策不能得到貫徹落實,扭轉高耗能、高污染產品產能增長過快的勢頭難度很大。
第二、行業節能減排的基礎工作薄弱
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統計辦法很不健全,有的是十多年前制訂的,已不適應當前行業的需要;有的根本沒有標準,需要立即研究制訂。即使是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也有很多需要各行業協會幫助核實。另外,節能減排的統計和管理隊伍薄弱,許多企業沒有專職的能源和環保管理人員。
第三、節能減排技術的開發、力度不夠
推進節能減排工作需要技術支撐。這些年企業在擴大規模上投入較多,而用于節能減排的技術開發投入不足。即使有一些企業開發了好的節能減排技術,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有的也不愿意在行業內共享。此外,對于已經具有成套節能減排成熟技術的行業,國家在技術、設立專項支持方面,也顯得力度不夠。從全球發達國家實現工業化的經歷看,還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在像中國目前工業化發展條件下達到我們現在確定的節能減排發展水平,我們所面臨的任務十分艱巨。
科技創新節能減排效果顯著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勇武指出,“十一五”時期,石化行業節能減排工作有力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提高了全行業的節能環保意識,遏制了能源消耗強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上升的勢頭,成為行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大亮點。
2010年,噸原油加工綜合能耗為99.3千克標煤,比2005年下降27.6%;噸乙烯綜合能耗為880.7千克標煤,下降11.6%;噸合成氨綜合能耗1356.4千克標煤,下降14.3%;電石、30%離子膜燒堿和純堿的綜合能耗也分別下降了14.8%、26.3%和29.1%。石化行業主要耗能產品的綜合能耗已經接近或縮小了與國外的差距。以上成績的取得與企業持續推進科技進步分不開的。
“十一五”時期,全行業節能減排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取得重要進展。中石化5年累計淘汰落后煉油能力1700萬噸;云天化集團關停了8套黃磷裝置,淘汰產能2.2萬噸;全行業累計淘汰電石落后產能305萬噸,超額完成了國家下達的淘汰任務。
石油化工各子行業根據自身情況持續推動節能減排技術創新。譬如,燒堿、純堿、化肥、電石等傳統高耗能行業應通過開發和研制一批節能新設備,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染料、農藥、中間體、有機原料等高物耗、高污染行業應通過開發一批清潔生產工藝和技術,大幅度降低污染物排放。雖然節能減排難度大,但化工企業通過科技創新,使得節能減排效果顯顯著。
云天化是生產化肥的巨頭企業,對于處理廢物有獨到見解,因此云天化集團節能減排成效顯著。在云天化推出的一系列節能降耗措施中,集團重慶國際復合材料有限公司投資3000萬元實施的玻璃纖維池窯純氧燃燒技改項目最為引人注目。
專家呼吁科技節能
不久前發布的《石油和化工行業“十二五”發展指南》,對節能減排設定了約束性指標:2015年,萬元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比“十一五”末下降15%。COD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均減少10%,氨氮排放量總量減少12%,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減少8%,廢水達標排放。化工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5%、有效處置率達到100%。全行業清潔生產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針對這個目標,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李勇武會長指出,“石油和化工行業節能減排潛力巨大,發展節能環保這一戰略新興產業有很大的空間。”在《指南》發布會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李壽生認為,在節能減排上,國家關停高耗能、高污染企業項目,“拿民力”的同時,更要“拿潛力”。“以化肥企業為例,假如以煤為原料的大型氮肥制造企業,其平均能耗能達到全國工業平均水平,一年就可''拿回''效益50億元。”
挖潛空間巨大,降耗亟待深入。國家發改委工業司蔡榮華處長說,目前國家工業能耗降低25%,全國能耗水平才能整體降低20%。而盡管石油和化學工業對降低能耗的要求較高,但實際上,能耗只降低了十幾個百分點,余地很大。
另外,一些專家指出,節能減排還重在理念認識。目前除北京、西藏兩個省會外,國內有29個省份有化工園區,全國省級以上化工園區多達60多家。地方石化基地項目投資過熱,重短期經濟、輕長遠發展,安全環保、能耗壓力已經成為園區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
中國工程院專家認為,中國不能重復發達國家走過的高消耗道路,能源發展模式必須進行重大創新。針對“十二五”能源規劃及地方煤化工發展,國家能源局巡視員陳世海指出,目前國內煤化工項目對節能減排認識還不足。他認為,節能減排,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等,加強認識之外,還需要科技創新來支撐。
李勇武指出,“十二五”時期,石化行業要大力發展能源節約可替代技術、二氧化碳減排技術和綠色化工技術等,推進土地集約利用、廢物交換利用、廢棄污染物的集中處理;按照循環經濟要求,規劃建設和改造各類化工園區,培育一批清潔生產示范園區;建立主要耗能設備和用能產品“能效領跑者”制度;加強重點企業的節能管理,推進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建設。
節能環保成為行業增長點
當國內把節能降耗、維護環境當作企業包袱的時候,國外很早的時候,就形成了完整的節能環保產業,并且將該領域的技術成果輸出到中國。比如,煙氣脫硫脫硝、工業高鹽廢水零排放、工業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和綜合利用、大型焚燒爐及煙氣控制等技術裝置,由于國內在這些單元技術設備上的欠缺,不得不依賴進口。
中國需要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要用技術創新的鑰匙驅動產業發展”。國家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顧強日前指出,“節能環保產業屬于典型的政策主導型、法規驅動型產業,產業規模取決于政府節能環保目標的要求,同時需要高技術的強有力支撐。”
“''十二五''時期,要以企業為主體,以重大環保技術和裝備的研發應用為重點,通過科技創新推進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本質安全型的發展方式轉變。”李勇武提出,今后五年,“要大力開發和推廣煤工業鍋爐脫硫脫硝脫汞一體化設備、高濃度難降解化工廢水處理技術裝備、油田鉆井廢棄物處理處置技術與成套裝備、廢油再生基礎油成套裝備、二氧化碳生物轉讓清潔能源技術裝備等節能環保設備。”要依靠自主創新,突破能源、資源、環境對行業發展的制約。
“科技節能環保”的號角再次吹響。作為國家重點支持發展產業,以及新興戰略產業之一,“十二五”期間,我國節能環保產業投入將達到3.1萬億元,其規模比“十一五”(1.4萬億元)增長一倍多。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的節能減排任重道遠。能否改變行業能耗及環保現狀,發展壯大節能環保產業,不是一個領域的“戰斗”。需要各個領域、每個人一起努力。期待五年之后,節能環保產業成為我國新興產業中重要的一極,能登上全球節能市場的“制高點”。